

甘盘为商王武丁时大臣,与傅说一起辅佐武丁治理国政,开疆拓土,使商朝中兴,为历史上著名贤臣。其子孙其名为氏,称甘氏。
姓氏渊源:
第一个渊源:源于姒姓,出自夏朝时期的诸侯国甘国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
夏忘朝时期,有诸侯国甘国(今河南洛阳),其君主家族在亡国后散居各地,以原封国名为姓,成为甘氏的一支。
第二个渊源:源于子姓,出自商朝时期高宗武丁的老师甘盘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据史籍《姓纂》、《姓谱》记载:“甘,武丁臣甘盘之后。”
商朝时期,商王高宗武丁曾就学于甘盘,后武丁为商王,遂用甘盘为国相。甘盘的后代子孙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,称甘氏。
第三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同族人的封地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
据典籍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记载:“周武王同姓,于畿内为诸侯,因氏焉,甘伯恒公是也,秦有甘茂、甘罗”。
在周武王姬发执政之初,即封同族人于畿内为诸侯王,其中有封于甘地者,称甘伯。后有甘伯恒公,其后代亦为甘氏。
这一支甘氏,最初的发祥之地是在周天子的王畿之内。当时所谓的王畿,是指现在以陕西长安为中心的四周之地。根据考证,现在陕西省鄠县的西南,当时就是以甘为名,因此,陕西一带,一向就认为是甘氏的发源地。
第四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王族甘昭公子带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
春秋时期,周襄王封后母周惠后所生的甘昭公姬子带于甘邑(今河南原阳),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,称甘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第五个渊源:源于满族,出自元朝时期喀尔喀蒙古嘎察部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蒙古族嘎察古特氏,亦称刚察古特氏,源出漠北喀尔喀蒙古嘎察部,以居住地名为姓氏,意为“大漠中的村庄”。
清朝初期,喀尔喀蒙古被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控制。清康熙三十五年(公元1696年),今内蒙古肯特山南部爆发了著名的“昭莫多之战”,噶尔丹部主力军被康熙大帝亲率清军击溃,部众叛离,嘎察部脱离了厄鲁特蒙古的控制。
康熙大帝灭噶尔丹之后,嘎察部归附清王朝,称嘎察古特氏。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李氏、甘氏。
第六个渊源:源于满族,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
⑴.满族噶努氏,满语为Garu Hala,汉义“天鹅”,世居噶硕克村、噶努山等地,以地为氏,后多冠汉姓为甘氏。
⑵.满族甘佳氏,满语为Gangiya Hala,世居吉阳,后多冠汉姓为甘氏。
⑶.满族瞻楚浑氏,源出卦尔察女真,满语为Jancuhun Hala,汉义“甘甜”,世居卦尔察,后多冠汉姓为甘氏、詹氏。
得姓始祖:甘盘。
殷商中兴名主武丁,年轻的时候,曾就学于一位叫作甘盘的学者。后来武丁继位,便礼聘甘盘为相。这位被后世推崇为贤相的甘盘,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,便是甘氏的始祖。像《姓纂》、《姓谱》等书就异口同声地指出:“甘,武丁臣甘盘之后”。故甘氏后人尊甘盘为甘氏的始祖。